
徐昕是广东自行培养球员因此不像陈国豪杜伯超一样能进匹配流程
在中国篮球职业联赛CBA的舞台上,球员的成长路径各有不同。广东宏远队的年轻中锋徐昕就是一位典型的自行培养球员,他的成长轨迹与陈国豪、杜伯超等通过选秀进入联盟的球员有着明显区别。这也导致他在转会或交易时无法像选秀球员一样进入联盟的匹配流程。
徐昕从小加入广东宏远的青训体系,在俱乐部的悉心培养下逐渐成长为一名潜力内线。由于他是广东队自行培养的球员,按照CBA的规定,他的转会或租借需要俱乐部之间直接协商,而不像选秀球员那样可以通过联盟的匹配机制进行优先权操作。例如,陈国豪和杜伯超作为选秀球员,在合同到期后,原俱乐部可以行使匹配权,优先留下他们。但徐昕的情况不同,他的去留完全取决于广东宏远与其他球队的谈判结果。
这种差异源于CBA对青训球员和选秀球员的不同管理政策。联盟鼓励俱乐部培养本土人才,因此青训球员的流动性相对较低,除非母队主动放人,否则很难自由转会。而选秀球员的匹配流程则给了原俱乐部一定的优先权,同时也让球员有更多选择空间。
对于徐昕来说,虽然他的发展路径限制了一定的流动性,但广东宏远作为CBA顶级豪门,能够为他提供高水平的训练和比赛机会。未来,如果他能在联赛中持续进步,或许会吸引其他球队的报价,但最终决定权仍掌握在广东队手中。
相比之下,陈国豪、杜伯超等选秀出身的球员在合同谈判中拥有更多主动权,这也是CBA为了平衡青训体系和选秀制度所采取的措施。两种培养模式各有优劣,但都为中国篮球人才的成长提供了重要渠道。
徐昕的案例再次证明,CBA的青训体系仍然是俱乐部培养核心球员的重要方式,而选秀制度则为更多大学生和草根球员提供了进入职业联赛的机会。未来,随着联赛政策的不断完善,或许会有更多灵活机制出现,让不同类型的球员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2025-08-12 19:57